今年6月份,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正式對外公布,根據綱要成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成員中就包括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所在地省級政府的負責人。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整合調動中央、地方及社會各方面資源。 除去財政支持、金融扶持和稅收優惠等措施外,《綱要》的一大亮點就是提出了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但在此之前,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已經掀起一股資本并購熱。 2013年8月,清華紫光集團收購在美國上市的展訊科技公司,使得后者退市,隨后又并購了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規模排名第三的銳迪科。 “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有個趨勢,那就是有意愿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地方政府紛紛邀請國內龍頭型公司到本地發展,雙方進行某種程度的資本合作。2013年,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已經在前期調研過程中,清華紫光能靠資本運作收購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排名第一的展訊,估計是掌握了國家政策的方向?!币晃粷细咝聟^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據悉,本輪集成電路綱要的一個政策導向是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形成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鼓勵境內企業擴大國際合作,并購整合國際資源。 “國家也會把一些任務交給指定的骨干企業來承擔,比如北斗芯片的任務就交給了展訊?!鄙鲜鰸细咝聟^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盡管已經傳聞中的1200億國家產業投資基金還沒有最后落實,但關于產業投資基金的運作思路已經有了參照。2013年12月,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公開召集基金管理人,并提出了相應的合伙制要求。 盡管國家產業投資基金還在籌備中,但重點支持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兼顧設計、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環節的投向原則在業內看來已經屬于“量身定做”。
自今年6 月國家正式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簡稱《綱要》)之后,各地方政府紛紛響應,北京、天津、安徽、山東、甘肅、四川等地相繼出臺地方集成電路扶持政策,設立投資基金、支持地方龍頭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兼并重組成為各地共識。 評論: 政府政策大力扶持是集成電路產業實現追趕的必經之路。集成電路產業作為電子產業鏈的最上游,具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同時也具有很強的規模效應,尤其在晶圓制造環節。因此,晶圓制造環節希望通過內生增長來實現追趕基本是不可能,比如全球龍頭臺積電年資本支出近100 億美元,而國內龍頭中芯國際收入才20 億美元。 而晶圓制造環節的實力又直接決定了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綜合實力。從臺灣、韓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快速崛起的歷史經驗中可以看到,在追趕上世界領先水平前的二三十年里都是依靠政府持續不斷地大力扶持,這是集成電路產業實現追趕的必經之路。